中文聖經介紹 和合本聖經

中文聖經有一段漫長的翻譯史。馬禮遜牧師踏入中國的那一年,亦即1807年,他就開始進行翻譯工作,1814年出版新約的《馬禮遜譯本》,1823年出版了新舊約全書。接著還有其他譯本出現,像1822年的《馬士曼譯本》,1840年的《新遺詔書》,1854年的《委辦譯本》,1862年的《裨治文譯本》,1868年的《高德譯本》,這些都是以文言文譯成。
中國進入清末時期,語言和文字有了相當的變化,一般寫作傾向用較為通俗之淺文理。口語方面,大多數人是說官話,就是現在所稱的普通國語。於是有以下譯本出現:1856年的《南京官話譯本》,1878年的《北京官話譯本》,1885年的《楊格非淺文理譯本》,1902年的《施約瑟舊約官話譯本》,1905年的《楊格非官話譯本》及《施約瑟淺文理譯本》。

由於來中國的宣教師各自翻譯、推銷自己的譯本,有礙宣教事工的推展,因此,1890年在聖經公會主導之下,在上海召開英、美聖經公會的宣教師大會,會中決定推行合一譯本。當時成立三組委員會,分別負責翻譯《文理和合譯本》、《淺文理和合譯本》和《官話和合譯本》三種統一的譯本。

《淺文理和合譯本》新約於1904年出版。《文理和合譯本》新約於1907年出版,舊約於1919年出版。1907年,當各教會聯合舉行馬禮遜前來中國百週年紀念時,與會代表建議將文理和淺文理兩組合併,因為當時一般的寫作已漸趨向淺白的文體。

《官話和合譯本》委員會於1891年11月初次集會,1906年完成新約,1919年新舊約全書完成面世,前後費時27年之久。出版之後成為現今華人教會使用最廣的中文聖經,也就是今天簡稱的《和合本》聖經。

八十年來,《和合本》不斷流傳,使千千萬萬的華人認識神、生命得到指引。然而因當初所用標點、編排方式皆屬十九世紀之型態,聖經公會在1989年重新採用新標點、新型態編印、出版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呈現給世人。

[回首頁]

台灣聖經公會 The Bible Society in Taiwan
22204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254號6樓   tel. 02-2664-9909   fax. 02-2664-4599   劃撥帳號:0013070-9 財團法人台灣聖經公會